顯示具有 冬瓜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冬瓜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

飲雪梨水可解暑

炎炎夏日,市民除了多食水,還可購買簡單的食材,煲出時令湯水。中醫師徐錦祺表示,最簡單可以飲雪梨水,有滋潤之效。只需幾個連皮去心的雪梨,加水煲滾即可,即使未完全飲用,亦可放入雪櫃冷藏,保存四日左右,繼續飲用。

雪櫃冷藏 須再煲熱才飲用

他昨日接受訪問時稱,夏天天氣炎熱,不時令人流失汗水,從中醫角度而言,流汗等同血液流失,故此應飲用可補充水份的湯水,以滋潤津液。他指出,增液湯適合老少咸宜享用,只需玄蔘、山地各一両;蜜冬、沙蔘、肉竹、羅漢果、百合各三錢;再加四個連皮去心的雪梨和瘦肉,便是夏日滋陰潤肺的增液湯。除了滋潤肺部,亦有助補充流失了的水分,又有助通便。

徐錦祺強調,沒有加入肉類的湯水才可保留,其他即使放入雪櫃後,想翻熱再次飲用,不應該用微波爐「叮」,建議用火再次煲熱飲用。另外,卑薢湯亦是另一選擇,五錢卑薢、一斤冬瓜、一両薏米、赤小豆和扁豆各二両,再加一條魚尾便可。此湯水有助解暑散熱,亦可去濕毒及排便,對於疲累者適合不過。

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

夏季養生小貼士

盛夏之時,與五臟中的心相應。暑邪傷人易導致煩躁失眠、頭昏目眩等心神不寧的症狀。此時可適當吃一些清熱解暑的食品,既能清解夏季高溫天氣帶來的暑熱,又能清泄身體產生的內熱,也可服用辛涼散發或甘寒清暑的中藥,如菊花、金銀花、連翹或荷葉等,以清心火、散暑熱。 



夏季的最後一個月即長夏,與脾相應。這個時候天氣悶熱,陰雨不斷,空氣中濕度較重,人比較容易感受濕邪,如脾的陽氣為濕邪所遏,就會產生食欲不振、大便稀溏、脘腹脹滿等症狀,要防濕邪侵襲,長夏的飲食原則宜清淡,少甜食,少油膩,要以溫食為主,不要太寒涼,可在飯菜中多放些薑絲;此時宜食用冬瓜、薏苡仁、赤小豆等起到健脾利濕的作用。

那麼我們如何護陽氣呢? 



首先要慎防冷氣病,尤其是老年人,不要長期處於冷氣環境裡。否則容易出現下肢酸痛、乏力、頭痛、腰痛、容易感冒和胃腸病等。其次要勤運動,現代都市人動腦多、體力消耗少,加上長期待在空調房內,很少流汗,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。故應多做帶氧運動,出一點汗,有助加強氣血循環,加速濕氣排出體外。

飲食方面以解除暑氣、清補為主,對夏天養生大有裨益。現在就介紹幾款適合夏天的湯茶。

老冬瓜鮮荷葉綠豆湯(4-5人份量)

材料:老冬瓜1000克、鮮荷葉1/4塊、綠豆100克、陳皮1/4個、生薑3片(若配以家禽肉類可用400克,但不可甜食)。

做法:冬瓜連皮、籽切塊;綠豆稍浸泡,一起與生薑、荷葉下瓦煲,加水3000毫升(約12碗量),大火滾沸後改慢火煲約1個半小時,加鹽便可。

此湯清熱解暑、利尿潤膚,適合大暑時飲用。

枸杞防暑茶(1人份量)

材料:枸杞10克,薄荷3克,五味子12克,菊花6克。

做法:把所有材料放入杯中,加入300毫升開水,加蓋焗泡10分鐘至味道滲出即可飲用。

此茶可補肺生津,治暑熱煩渴。適用於體虛多汗、失眠多夢者,能安神醒腦,提高工作效率。

臨床部註冊中醫師劉芷寧

資料來源﹕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blogs/hkbu/夏季養生小貼士.html

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

荷葉赤小豆扁豆冬瓜湯

材料﹕
荷葉 1塊(約30厘米,1開4)
赤小豆 1兩(30克)
扁豆1兩(30克)
生、熟薏米各6錢(共30克)
冬瓜 2斤(色深綠,近蒂部位,連皮切塊)

製法﹕煲2-3小時,加鹽調味即成。
食法﹕每日2次,每次2碗,民間喜於小暑、大暑飲用此湯

功效﹕清暑去濕,預防感冒伏熱